《北京支部生活》2015年1月总第770期
编者按:去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在我市通水成功。工程自2002年12月27日开工以来,历经十余载。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成功通水发挥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其中,承建郭公庄水厂工程的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二处郭公庄水厂项目部党支部,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为“南水北调”保驾护航
南来之水,一路向北,跨越1276公里。郭公庄水厂处在南水北调工程进京段的最末端,是“南水”变为北京市民饮用水的起始转换站,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标志及配套工程之一。
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水厂在我市南城拔地而起。“为了让市民如期放心地喝到‘南水’,在党支部带领下,我们项目部全体员工拼了一年零七个月,一年零七个月,但是值!这样的历史性重大工程,能亲身参与其中,我们深感自豪和骄傲!”项目部经理岳仁峰激动地表示。
技术创新,党员骨干是核心
未进厂房,便听见机械轰鸣和哗哗水声。“这是格栅车间,南水进京后,流经南干渠,进入郭公庄水厂分水口,要通过粉末炭、臭氧、活性炭吸附、紫外消毒等8道国际先进水处理工艺关,第一道关就是这里。”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张博介绍:“6个小时后,‘南水’变成‘京味水’,进入配水泵房,源源不断流入城市配水管网,进入千家万户。”
为了早日让广大市民喝上放心水,郭公庄水厂项目部全体员工已经奋战一年零七个月。2012年9月20日,郭公庄水厂项目部成立,党支部同步成立。“我们是第一批进驻的人员,当时工地上的荒草有一人高”,张博笑着回忆说:“可以说我们是‘一手镰刀,一手测量尺’,边开荒边施工。”
“水厂项目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开工以来,备受社会关注,业界戏称为‘放大镜下的项目部’,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岳仁峰说:“更大的压力来自水厂建设缺乏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今日距北京上一座大型水厂完工已有10多年,而水厂项目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又非常高。”
重任面前,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水厂建设伊始,项目部党支部就提出,“党员干部要做项目攻坚的主力军”。党支部以项目部16名党员骨干为主体,组织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面对重要节点任务、技术难点,他们吃苦在前,刻苦钻研,攻克了一项项施工和技术难关。特别在处理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施工难题时,党支部组织内外部专家反复论证,落实施工方案。为抢工期,又连夜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什么是“机械加速澄清池”?“这是水厂的主要结构。‘南水’进厂后,首先流入格栅间,水中直径超过1厘米的杂质被滤除在外,然后到达预臭氧接触池,再进入机械加速澄清池。江水在这里进行混凝沉淀,泥土杂质分离,清水提升上来。”张博在现场指着一个巨型碗状的水池娓娓道来。
放眼望去,机械加速澄清池内,12个砼结构的巨型碗状池分立两侧。每个“碗”直径29米、深8米,承载的重量以吨位计。郭公庄水厂要成为百年水厂,这12个“碗”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跑冒滴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倾斜不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确保12个‘碗’百年内不发生‘比萨斜塔’的事故”,岳仁峰形象地比喻:“‘碗’的地基要牢不可破。”
为了夯实“碗”底,岳仁峰带领科技攻关小组昼夜加班研究了一个月,光是大大小小的专题会议就开了十几个。传统的机械夯实不行,深度换填不行,灌装桩也不行……怎么办?岳仁峰急中生智,提出“用夯密挤扩桩”。这个办法可行,但无先例可循。用多大直径的石子、水泥、沙子占比多少,能否达到地基紧密度最大值?岳仁峰带领党员干部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试验,最终提出一整套水厂地基夯实施工方案。“我们这个方案正在申请专利,希望以后可以推广应用。”岳仁峰说。
这样的技术创新,项目部一共取得了十几项,仅仅“机械加速澄清池”就取得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人才培养,“以老带新”建梯队
“那是个大热天,中午1点多,我把孙小锋狠狠批了一通,怪他没有好好看住邵老……”张博回忆起去年7月水厂进入抢工白热化的一幕。
孙小锋是水厂顾问组老专家邵春田的“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徒弟。“邵老是业内知名的工艺管道专家,项目部一成立,我们就把他请过来了。一同请来的,还有模板施工专家张文禄、水厂施工专家焦可全、施工经验丰富的电气专家杜声扬等。这个邀请范围和力度之大,几乎囊括了水工构筑界的老专家。”岳仁峰说。
水厂建设的成功与否,人才队伍是关键。可就是这个“关键”,在项目部成立之初,让人担忧。项目部6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27.5岁,以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主体,大多没有大型水厂施工经验。而具备水厂施工经验的全部集中在六七十岁左右的几位老专家、老工人身上,他们大多已经退休。面对这个人才断层,怎么办?“把业内水厂工程建设、有丰富经验的老专家、老师傅请来,和年轻人一对一结对帮扶,为项目施工保驾护航! ”关键时刻,项目部和党支部集体决策。
“他们在施工现场,工作热情太高了,根本坐不住,一有时间就往施工一线跑。”说起这些老专家老师傅,张博充满感激之情:“邵老就是那天上午11点因中暑晕倒在施工现场,被搀扶回来之后,我特意嘱咐他的徒弟孙小峰,一定要看住邵老,让他好好休息,先别去工地了。想不到稍事休息之后,邵老又冒着酷暑跑到了工地上,孙小峰拉都拉不住。”“施工正处在管线衔接的裉节上,不能有丝毫差池。”邵春田说。3年来,像孙小峰这样的一批年轻人,因“师带徒”受益颇深:“从师傅们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施工技术,更是这份做事的责任心。”
针对人才队伍培养,党支部树立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项目部、支部要做企业树人新阵地的目标。为了确保施工进展效率和质量,党支部提出培训跟着施工计划走。在开槽、机电安装等这些具体的施工任务开始前,党支部都要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项目经理岳仁峰、总工张永军等都是培训老师。岳仁峰组织党员职工参观市内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牵头定期组织多媒体教学。张永军白天有大量的图纸、设计、技术问题需要与甲方、设计、监理单位沟通,晚上还要在项目内部教学中开班授课
这种“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年轻员工搭建起了成长阶梯,项目部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项目工程部负责人于娇娇、质量负责人朱春光、经营组于慧婷、优秀见习生刘孝堂等一大批青年职工,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力量。
作风建设,队伍凝聚力是灵魂
无论刮风下雨,不管酷暑寒冬,每周一早上8点,郭公庄项目部都会雷打不动在工地举行升国旗仪式。
“一开始一些职工不理解,尤其是大冬天刮风下雪时,就有人抱怨。党支部每周一次坚持升旗仪式,培养的是大家的过硬作风和凝聚力,一个队伍要是人心散了,还能干成什么事?!”张博说。如今,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变成项目部每名职工的自觉自发行为,不再需要提醒和催促,大家都会早早等在那里。
这是项目部党支部党员职工作风建设的一个缩影。党支部自项目部成立伊始,就陆续开展了“党员身边无隐患”“团员身边无浪费”“我是小小安全员”等主题活动。
施工生产安全是一项基础工作。“水厂项目是综合工程,涵盖了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暗挖、明开槽管线施工等环节,危险源点多面广。从项目的招投标开始,到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党支部始终牢记“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把生产安全工作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做到预案在先、及时处理。”张博介绍。在党支部带领下,项目部所有职工做到“人人是安全员”。党员郭忠更是晚上“手电筒几乎不离身”,小到预留洞口防护,大到防火、防汛、防坍塌、防坠落,他都会认真检查,不留一丝隐患。去年冬天一个晚上,大风降温,容易发生脚手架、塔吊等较高的设备被风吹倒的事故。当大家都在工地宿舍休息时,郭忠却拿着手电筒来到施工现场,每个角落又仔细检查了个遍。
项目部正是因为有了一支像郭忠这样无私奉献、拼搏努力的党员队伍,才有了郭公庄水厂的成功建设。去年9月30日,经过两天的带水联合调试,水厂各项水处理功能状态稳定、净水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完全具备通水条件,这比原定工期足足提前8个多月。岳仁峰、张博带项目部全体党员职工,用“白加黑、五加二”式的抢工鏖战向社会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郭公庄水厂成为国内制水工艺链条最为完整、水处理技术最为先进的水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