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水遁湖下修地铁——记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市政四公司地铁14号线19标项目经理姜雪强

发布时间:2013-08-29 浏览次数:1,320 次


    

《首都建设报》 8月26日 5版《国企·人物》

    朝阳门内大街改造工程、高碑店污水厂工程、济南北园大街道路改造工程、地铁14号线19标工程……随工程“迁徙”近20年,每一个工程都像是最适宜的季节,“候鸟”工程人姜雪强一直在路上。
    从施工员到总工,继而成长为生产经理,再到项目经理及党支部书记,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市政四公司地铁14号线19标项目经理姜雪强,像候鸟一样与工程同行,可一旦随某一个工程定下,他就又在当地扎下深深的脚印……
 

初次感受工程的魅力


    姜雪强跟工程结缘还是在1995年。那时候,在刚大学毕业的他和同学眼中,干工程可不算个好活儿。“最开始,很多同学都不愿意从事建筑行业,觉得太辛苦。”不过,专业对口分配到市政四公司后,尽管工程辛苦,他却坚持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
    1995年初的北京,很多现在已投入使用的市政工程还在建设当中。京通快速路工程就是其中一个,这是姜雪强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从最基层的施工员干起。“那时候干工程比现在更辛苦,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公司自己的职工分成木工队、瓦工队等施工队伍,都得上阵干活儿。”姜雪强说,就拿当时的市政顶管工程来说,那个阶段还是靠人力推进,一天只能推进4、5米,而现在机械顶管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速度比人力能提高5倍以上。
    最开始下工地干施工管理的时候,姜雪强手下只有一个小分队。“多看,多学,多做,少说。”他告诫自己。向工人学习现场实际施工知识,学习现场图纸与施工规范,再去联系学过的书本知识,姜雪强跟工人们打成一片。
    当然,跟经验丰富的工人打交道,也有对方不服管的时候。“有时候对方不符合施工规范,做错了,就‘哄’着他,做思想工作。”姜雪强还记得,工程开槽施工铺设地下管道时,施工工艺对坑槽的坡度有严格要求,可有些工人起的坡度不够,这样比较陡的坡度当时看着没问题,很可能时间长了之后出现安全隐患。姜雪强这会儿就不好说话了,较真儿地跟对方解释原因,直到把对方说服。也有的时候,他看到一些图方便的工人直接把施工材料堆在坑槽旁边,“这也是不允许的。”姜雪强说,假如在坑槽边上堆放了砖头等材料,一旦掉下来,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你不按照规范施工的次数越多,会造成的事故可能性越大。”
    等到这项道路在当年12月通车,姜雪强才真正感受到工程的魅力,“有了满足感,也有了更多动力。”
    再后来的朝内大街改造等工程中,姜雪强在工地现场管理的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到了1998年,他对工程已经比较熟悉了,开始担任望京市政配套工程技术工作。“那会儿,望京还是座大村子,接手的工作范围也更大,专业要求更高。”姜雪强说,技术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部的各项技术工作,确定现场施工方案,就得理解各项技术规程到一定程度,对现场有经验,这些都得一步一步在工作中积累。

  
随工程而迁徙


    经验可不是这么容易积累的。姜雪强几乎年年跟着工程跑。当工程在望京时,他就长驻望京;而当工程“飞”到济南时,他也跟到了济南。
     2006年8月,作为市政四公司济南北园大街项目部负责人,姜雪强把行李拎到了济南。“那时候是公司业务需要,考虑到这个工程规模比较大,我自己也想多干点有特点的工程,积累经验。”姜雪强介绍,市政四公司承建的是济南北园大街环境工程道路改造板块,工程还包括4座大桥的建设。有时候,好几个点的活儿同时施工,姜雪强都要同时兼顾,“哪里有事儿往哪儿跑。”
    万事开头难。在外地负责项目,没有公司的近距离后勤支持,很多事情都要姜雪强自己解决。“开拓市场挺不容易,项目刚开工,我们就要做好各种前期筹划,包括施工场地的规划布置、临时设施的建设、项目部CI形象策划,还要列好工期进度计划。”姜雪强的记忆里,项目部各种管理制度也都要列入工作日程。可越是这样,姜雪强越在工程开始的时候定下了“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
    姜雪强在济南呆了5年,带领项目部修了4座大桥。“每一个地方的施工条件也不一样,济南跟北京的桥梁建设不同,现在新桥都是箱梁式,那时候都是现场浇筑。”姜雪强说,不止施工工艺不同,在外地,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刚去人生地不熟,很多事都不好展开,尤其是资金上头。在外地买材料不能跟在北京比,北京比较熟的厂家可以先付定金后结算,可当地人没跟你打过交道啊,都得先给钱。”虽然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姜雪强仍在当地稳稳地打开市场,“公司派你到外地,你就得对公司负责,树立咱自己的品牌。”
    经验一点点攒下来,2011年,姜雪强又因为公司业务需要调回了北京。“幸亏是公司业务调动,不然孩子长大了,以后就更加生分。”离开北京去济南的时候,姜雪强的孩子只有2岁半,等再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已经7、8岁了。“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在一块,感觉挺亲的,等回来后就有些生分了。”没能多照顾家庭,姜雪强的语气中带着微微的遗憾。不过他并不后悔跟着工程“漂泊”,“干工程的人都是这样,有什么样的工程都要去干,不能挑活儿。”
    5年中,姜雪强平均每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你不能让职工守在工地,自己回家,不能只让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他淡淡地笑着说。


做管理要以身作则


    2012年是姜雪强的丰收之年,这一年,他荣获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先进个人”、“北京市市政工程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
    “干工程的人,尤其是管理者,得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身作则。”看着窗外工地上隆隆作响的吊车,姜雪强拿他去济南项目的事儿举了个例子,“一些年轻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服从公司调度去外地,有的人可能就会说不去,但跟着工程去外地,这也是公司施工安排。说高点儿,是顾大局,说得更实在点,是拿企业工资就得负起责任。”他说,“假如公司的安排你不听的话,以后你的安排谁还会听?这也算是以身作则。”
    在姜雪强看来,一个项目的管理者得承上启下。他自个儿管理的绝招小到跟工人师傅递根烟,大到掌握项目盈亏。“一个项目要想正常运转,甚至于要想干出点成绩或亮点,就得有一个精诚团结的项目部领导班子,班子团结了,项目部的执行力会有成倍的增长,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姜雪强认准一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他管人时也很注重团队意识。现在,姜雪强管理的项目部有八九十名员工,为了提高项目部凝聚力,除了平时定期举办活动外,项目部还在临时办公楼下支上篮球框,让员工们业余时打几场。而姜雪强得空了,也会跟同事们打上几场羽毛球。
    “项目部的经营水平是对一名项目负责人技术素质、管理水平的综合考验,项目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谈到项目管理,姜雪强说,他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如履薄冰,谨慎对待。现在他习惯在项目刚开工时,组织预算人员编制二次预算,施工过程中再根据二次预算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及时掌握项目盈亏情况,对投标亏损的清单项目单独进行分析,避免后续施工亏损,使项目部财务状况稳健经营。他还会定期进行经营状况分析,发现偏差后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调整,使生产经营状态处于受控状态。   
    不光对经营负责,在姜雪强心里,也得对“兄弟们”负责。去年的时候,姜雪强到望京某项目检查施工现场,半路突然下起雨来。“赶紧走吧!”身边的同事提醒他,“走什么走?工人们都还干着活儿呢。”姜雪强又“犯了倔”,这一阶段的施工正进行到关键时刻,跟工人们一起呆在现场,落下来的雨水顺着姜雪强的安全帽一直流到脖子里。“这些事情都很小,但工人们的感受会不一样。要是遇到点事儿,你让大家先上,自己撤,以后再没人服你的管了。”姜雪强开玩笑地说,工地上要是有什么紧急事件,自己也得第一个冲上去。
    现在的姜雪强依然冲在前面。“现在地下穿湖的盾构机只要一开始推进,我肯定睡不着觉。”跟人们想象的不一样,项目经理姜雪强要操心的事儿还有很多。


 地铁施工穿湖而过


    从2011年回到北京后,姜雪强一直在地铁14号线19标担任项目经理和党支部书记。尽管北京第一台盾构机就是由市政集团引进,市政四公司盾构施工经验十分丰富,可接到这个任务时,姜雪强的压力又来了,“地铁14号线穿越朝阳公园湖,区间有百分之四十的盾构施工是湖底下作业。”更重要的是。这回地铁14号线是本市地铁建设历史上首次长距离不截流穿湖。
    “盾构在地底下推进,前面什么情况都看不着,只能凭借经验行事。”姜雪强说,作为项目决策层,接手工程的变化要求自己不断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台机器参数不一样,你得尽快熟悉目前使用的盾构机的各种参数,在这些参数之下,怎么操作更稳妥?还得制定相应穿湖措施,保证盾构机以良好的设备状态穿湖成功,同时还要确定所采购的设备能否在这个类型的土层正常运行。”
    19标项目中,盾构机将从枣营车站出发,在地下分别向南北两侧的车站掘进。而在这其中,枣营站向北至东风北桥站区间要在朝阳公园北湖双线下穿1185米,枣营站向南至朝阳公园站则需双线下穿越朝阳公园南湖1215米。计算下来,总的湖下盾构长度达2.4公里。盾构区间沿线穿越湖区大约有0.6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湖水150万方水,相当于三分之一个昆明湖的水量。
    姜雪强说,盾构施工时,在最薄的地段,机器距离湖水只有7米。盾构隧道处于与高水位湖区下方,所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受湖水补给影响很大,这些都“挑战”着穿越施工时水平、垂直变形和差异变形要求。“盾构机在这种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掘进,能产生高达2600吨的推力,这就要控制盾构机推力,既不能出现湖底隆起,也不能出现湖底塌陷,不然就可能造成地层破坏,发生重大事故。”
    敲定施工方案后,姜雪强顶着压力和风险紧张地等待着。这台盾构机按照规划线路,在朝阳公园湖底下走出了一段圆弧形,才抵达东风北桥站。“前面是未知的土质,路线是走一个弧形,挪动每一步都必须分毫不差。”姜雪强在纸上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盾构机在穿湖过程中走出的一段“小半径圆曲线下陡坡”线路,面对这么复杂的掘进要求,19标右线在去年底成功穿越了朝阳公园湖,500多米隧洞开挖下来,他们奇迹般地把误差压缩控制在3公分以内,施工中的工程也获得了北京市绿色文明安全工地称号。
    就在上个月,19标盾构穿湖隧道刚刚贯通。接下来,姜雪强还将集中精力带领盾构穿越朝阳公园南湖。等到19标这个关键节点完工后,地铁14号线东段也将在明年年底实现通车。
    “工程经验不怕多。”姜雪强说,“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工程都从事一遍,你之前干过市政不一定干过水厂,干过水厂工程又不一定干过地铁过程,目前工程施工工艺特别多,这辈子干到老,都得学到老。


要向新人传授经验


   “以前有句老话是‘会了徒弟饿着师傅’,可干工程不能这样,尤其在关键时刻不能遮掩,得传授经验。”姜雪强爽快地说,一项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靠得是团队合作,因而,每一个人的作用都很重要。“中国市场很大,工程也多,要是大家都会了,团队的能力水涨船高,在市场中也更有竞争力,因而工程中的老人们一定要把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传给新人,没必要保留”。
    一个工程有很多个风险点,姜雪强不赞同“关键时候留一手”,他认为得“关键节点授经验”。“比如在修桥时,要提前在关键节点前告诉新人,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他说,一个工程每一个部位都有关键节点和风险点,质量上也有控制要点,有些人参与施工的时间比较短,不一定能准确地抓住这些关键点,就需要经验丰富些的人带着走。   
    施工中,最需传授的就是经验。“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都可能跟图纸上画得不同,放坡度、等都需要根据实际经验来确定,就像地下盾构掘进,前面土层可能是粘土也可能是沙土,没有经验的话,就只能在实际中去摸索。”姜雪强边想先介绍,施工不能以代价换取经验,得提前未雨绸缪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就比如现在地铁隧洞施工的管片之间的伸缩缝,施工时这些细节有时候新人想不到,要是没有提前提醒他们使用止水带,就可能处理不好,造成隧洞渗水。”在姜雪强的概念里,你知道了就要传授经验,这也是工程人对行业的责任。
    聊天中,姜雪强不时中断思路,跟前来办公室的同事沟通工作。项目部年轻人很多,对他们的培养也在姜雪强日程表上。组织开展QC小组攻关,重视科技创新,在大型项目中开展课题研究……这些既能提升技术实力,又能在工作中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人才。“现在的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从单一型的人才向复合型的人才尽快转变。我们培养了年轻人才,也能提高项目的整体水平。”姜雪强笑着说。
    聊天结束时,我们请姜雪强数了数自己参与的项目——他共参与过20多个项目。算下来,从业近20年中,他几乎一年投身一个新项目。
    “以前觉得干工程苦,现在再看起来,每个岗位只是分工不一样,所需要的付出和负责任的态度都应该相同。”——这既是他工作的标尺,也是生活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