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 劳模先进
劳模先进

坚守在一线的全国劳动模范陈永华

发布时间:2012-08-15 浏览次数:1,492 次

坚守在一线的全国劳动模范陈永华

    人物简介:陈永华,北京房山人,1964年10月出生。2003年因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表现突出,火线入党。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所带领的项目部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北京市样板工地”等荣誉称号。现任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一处副经理兼京良路工程项目经理。

    这是一个周日的早晨,当大多数人正在享受假期的时候,陈永华已经早早地投入到了工作中。陈永华是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一处一名具有几十年一线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京良路项目现场忙着指挥施工。就是这样一位爱岗敬业的共产党员,带领着他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曾创造出70天建成240米京石高速立交桥、150天完成工程产值达3.7亿元的施工奇迹。即使现在已经被提拔为市政集团一处副经理,他仍本色不改,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劳动模范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在施工生产第一线。
“党员就要有牺牲奉献精神” 
    说起陈永华,单位里的同事赞不绝口,跟他打过交道的业主、监理、协作单位也对他赞扬有嘉。陈永华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一位跟随陈永华征战多年的同事告诉记者,陈永华事事带头,不畏艰苦,他的牺牲奉献精神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口碑,也激发出了员工的干事热情,凝聚起一支吃苦耐劳的队伍。
    作为项目部经理,陈永华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项目职工的影响。如果一名优秀党员都不能严于律己,队伍势必呈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
    奥运以后,陈永华所在的单位加大了外埠市场的开拓力度。在京外施工,不但人生地不熟,气候环境、生活习惯也与北京大不相同。但2009年,陈永华主动请缨,带领项目部奔赴山西大同,这一去就是两年。
刚到大同的工地不满一个月,陈永华便病倒了:血糖高达17.9,头昏脑胀眼压高,走路摇摇晃晃,到了医院就被医生“扣”下了。“住院?能不能不住?!工地……”“必须住院,必须治疗,必须配合!”院方的“三个必须”不容陈永华争辩,但他人在医院,心却始终挂念着工地。
    这项工程涉及到1个区1个县3个乡11个村的数百名村民的拆迁问题。由于无法与村民达成共识,有村民天天到工地闹事。另一方面,业主不断压缩工期,最后竟将550天的正常工期压缩到了150天。蜂拥而至的各种麻烦,让陈永华心急如焚,在医院怎能住得下去!于是,就有了陈永华举着输液吊瓶鏖战施工现场的“惊人之举”。
    面对情绪激愤的村民,他不急不恼,挨家挨户做工作,苦口婆心讲道理,还派出小分队帮助有困难的村民干农活、修房子,解决实际问题。此举深得人心,村民们说:“从没见过这样的施工队伍,也第一次看见这么负责任的党员干部,首都来的就是不一样!”真情服务暖人心。经过几番努力,村民的拆迁问题逐渐得以解决,施工迅速步入了正轨。
    陈永华敬业的故事不胜枚举,他的名字在业内也成为“信誉”的象征。
 “关爱职工就是对企业发展负责”
    今年的7月21日,对于每个北京人来说,可谓是一段难以磨灭的“黑色记忆”。陈永华的团队恰巧在“重灾地段”房山区施工。当时,外施队宿舍的地势较低,极易形成积水。为了确保队员人身安全,陈永华当晚冒着瓢泼大雨亲自上阵,冲在最前线,和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一起鏖战数小时,将全部外施队员一一安置到项目部二楼的会议室。
    讲起关爱职工的事情,陈永华团队的员工们滔滔不绝。
    2010年大年初一的大清早,天气格外寒冷,项目部大院值班室内却热气腾腾,值夜班的几位同志津津有味地吃着手工水饺,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真好吃!嗬!还好几种馅儿呢,谢谢嫂子!”看着职工开心地大吃大嚼,坐在一旁的陈永华和他的爱人很是欣慰。
为了让过节值班职工新年能吃上热乎乎的饺子,陈永华和妻子摸黑早起,赶天亮前包好饺子,一大早开车十几公里送了过来。值班室里,他和妻子边忙着煮饺子,边和值班同志唠家常,浓浓暖意融化了窗户上的片片雪花。
    长期的野外施工,员工远离北京总部,陈永华就像家长,项目部大小事他都挂在心上:谁该职称考试了、谁家孩子该上学了……他不仅做到了然于胸,而且都能“对症下药”。尤其对待年轻人,陈永华更是格外用心,鼓励他们参加职称考试,督促他们抓紧锻炼、增长本领。正因为如此,他的项目部涌现出了“北京市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技术创新标兵”等一大批行业精英,为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保持技术优势、赢得市场认可积蓄了能量。
    陈永华对项目部职工的关爱并不止于此,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他建立了活动室,电视、图书资料、各种体育器械一应俱全;工余期间,他和职工一起开展各种文娱活动。项目部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职工们调侃地说:“有咱陈大掌柜的,大伙儿这小日子过得还真不赖”。
 “树立品牌,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永远是第一位的”
    2010年9月中旬,负责大同太和路和永和路项目的陈永华突然接到紧急命令:得大高速马上断路,要在一个月内破除1米多厚的砼结构。此项任务已是十万火急,然而,国庆前,陈永华又接到指挥部新的指示:省领导要到工业园区视察,这一路段是必经之路,项目部要在领导视察前务必完成道路铺油的任务。这意味着,原来工期必须再压缩一半,涉及污水、电力、电信等复杂管线的600多米道路的双向铺油工作要在15天内完成。屋漏又逢连阴雨,后来因省长视察时间提前,工期再度被压缩了3天。
    新通知下达的当晚,陈永华召开紧急施工筹备会,仔细研究抢工方案。12天里,陈永华全天候现场指挥,项目人员齐上阵马不停蹄,分秒必争。为节省时间,食堂直接搬到了工地上。那段时间,每天夜里12点,施工现场都是热火朝天。期间,大同还连降了两场暴雨,更是让沟槽回填工作雪上加霜。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陈永华和他的团队,硬是在短短的12天内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今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过后,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对全市所有下凹式立交桥采用挡水板的方法进行“阻挡”保护,以免桥下积水。时间紧,任务重,业主单位公联公司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永华。公联公司领导立刻拨通陈永华的手机下达任务:“在莲花池立交桥的八个下凹式口先做试点,目的明确——挡水,具体办法自己研究”。
    当晚十一点,陈永华火速召集人员研究对策,大家集思广益,终于在凌晨二点敲定方案。他连夜命令相关人员立刻行动,并再一次披挂上阵,亲临现场,吃在桥下,睡在车上,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在实际演练中顺利通过验收。
    如今,“陈永华”已成为一种品牌,在业内代表着影响力和战斗力,而他依然奋战在一线,书写着一名党员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阮军 徐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