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北京日报 南水甜不甜 鱼儿先尝鲜

发布时间:2014-09-30 浏览次数:1,311 次

9月29日《北京日报》第六版

    本报讯 (记者 刘宇鑫)昨日下午3时,位于郭公庄水厂东侧的炭吸附车间内灯火通明,在这个占地面积接近一个标准足球场的三层车间内,12个深达5米的长方形大池子底部,都被铺上了一层细砂,清澈的池水缓缓流过。

  “这么干净的水,养鱼肯定没问题吧?”“水厂里有专门养鱼的地方,可是不在这儿。”北京市政路桥下属市政集团项目经理岳仁峰说,不光是这里的炭砂滤池,水厂格栅、预臭氧、机械加速澄清等主要工序已开始进行联合调试,而在水厂内最上游位置预留的生物预警池内,对水质变化极为敏感的观赏鱼也将在近期上岗,成为替北京市民把关的头一批“试水员”。
 
  南水北调中线来水,经1200多公里远道而来,沿途经过700多座村庄及多处交通设施,水质情况难免发生变化。郭公庄水厂在自来水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还采用臭氧和活性炭、膜处理、紫外线消毒等深度处理工艺,确保将南水北调的来水处理成为京城百姓的放心水。可是,在原水进厂前,如何直观观察进水处的水质变化?
 
  “法子很简单,挖水池养鱼。”岳仁峰介绍,根据设计方案,水厂进水处将预留建设生物预警池,这些池子最小只需要几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虽然它们的外形与普通池塘差不多,但玄妙全在于它“隐秘”的地方—通常会在水池下铺设一根原水管,由这根原水管全天不间断地向预警池提供南水北调刚刚进京的原水,能使水池内的水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供水中鱼类“品鉴”。虽然“试水员”的鱼种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应该会选择对水质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鱼类,比如锦鲤等观赏鱼。
 
  技术人员介绍,鱼类对水质变化的反应比人类要敏感得多,生物预警池主要利用鱼在水池内的活动情况,来判断原水水质有无突变。如果生物预警池内放养的鱼类出现异常情况或大量死亡,说明原水发生“水质突变”。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工作人员就可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防受污染的原水进入水厂和城市自来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