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4 浏览次数:1,544 次
——记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三公司师徒张冬兰、肖凤红
■本报通讯员 宋诗博
“小肖,再加把劲,等这个工程结算完,咱一块儿去看《复联2》啊。”在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三公司长青项目经营部办公室里,忙碌的张冬兰和徒弟肖凤红商量着。
作为培养青年职工的重要途径,市政集团三公司“导师带徒活动”近年来结出了累累硕果。张冬兰、肖凤红师徒就是其中的一对好典型。
授业有道 学有所获
2013年,刚刚走出象牙塔的肖凤红与经验丰富的预算女强人张冬兰结成了师徒对子,从此开始了一段闺蜜般的师徒情缘。
“看图是我们这行的必修课,图纸看不懂,算得再准也白搭”,第一次见面,师傅张冬兰便一语道出了预结算工作的关键。
“在学校,看图我们都学过,可是实际工作中,怎么也不能把图纸上的平面内容和现场的立体空间联系在一起。”提起当初自己刚入门时的困惑,肖凤红坦言,师傅当初对自己的把脉非常准,一下就说中了要害。
为帮助徒弟突破看图这道入门关,张冬兰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心思。比如,为了锻炼肖凤红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徒弟平面、立体转换思维,她特意将废纸“变废为宝”,依据工程图纸巧妙将其折叠成立体结构模型,并在上面划线标注数据,以便更加直观地为徒弟讲解。这种独创教学方法,果然成效明显,不到两个月,肖凤红便能看懂大部分施工图纸。
除了“纸上带兵”,张冬兰还特别重视加强对徒弟的实践锻炼。为了让肖凤红对现场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感知,张冬兰经常带着徒弟跑一线,甚至不惜下到十几米深的竖井底实地了解施工构造。肖凤红说:“第一次下十几米深的竖井,我两腿直打哆嗦,后来和师傅下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
齐力攻坚 并肩作战
华能北京热电厂燃气热电联产扩建工程,是对张冬兰、肖凤红这对师徒的第一个严峻考验。这个项目包括电厂内3个办公楼、总计20多个单体工程,工程结算不仅量大,而且结算关系也相当复杂。
“华能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挑战很大。”张冬兰介绍说,“首先,华能这个项目是房建工程,与平日里接触较多的市政工程差别很大。另外,由于人员临时变动,我和小肖是中途接手的,时间紧、结算量大,前期情况我们一点都不了解,干起活儿来蹩脚的地方很多。”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面对必须要完成的结算任务,张冬兰只能带着徒弟豁出去了。那段时间,师徒俩加班抢工成了家常便饭。“那时,我们经常在上班的公交车上讨论问题,由于头天晚上常常算量到12点左右,每次聊着聊着,我就靠在师傅的肩膀上睡着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肖凤红至今仍记忆犹新。
正是由于师徒二人的通力合作,这项棘手的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了结算任务,而且精确的结果使该项工程的结算工作顺利通过了业主咨询公司的三级审核,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互帮互助 情同姐妹
这对年龄仅差六岁的师徒,不单工作上是人人称道的好搭档,而且在生活中她们更像一对好姐妹,如同闺蜜一样,无话不谈,互帮互助。
“我和师傅年龄相差不多,性格也很相似,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男朋友的时间还要长,我们也就慢慢成了好姐妹。”肖凤红说,“师傅除了在工作中教了我很多专业知识,在私下里,她还时常教我她的一些拿手菜,红烧鱼、私房茄子这些都是我从师傅那学来的。”有时候,肖凤红甚至带着一些新做的菜品到单位,让张冬兰给她提提意见。当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肖凤红也都乐意和师傅分享,让张冬兰帮她出主意、为她想对策,两个人关系处得就如同姐妹一样。
同样,师傅张冬兰也不把小肖当外人,好事处处想着,偶尔遇见的小麻烦也是第一个想到徒弟。
2014年冬,张冬兰不满四岁的孩子半夜突然发起了高烧,住在门头沟的她,焦急万分。“当时,我都快急疯了。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小肖,因为她住的离儿童医院近,想都没想就拨通了她的电话,让她帮忙排队挂号。”当时,尽管是凌晨三点多,但是肖凤红整整在医院门口排了三四个小时。结果医院一开门,张冬兰便带着发高烧的孩子第一个冲进了诊室,然后给孩子打针,开药。半天下来,望着孩子慢慢好转的面色,看着师傅渐渐舒展的眉头,肖凤红的心里是说不出的喜悦。
这样的故事,在这对闺蜜师徒之间还有许多许多。
采访尾声,肖凤红得意地透露,她和师傅张冬兰前不久被市政集团三公司评为“2014年度优秀师徒”。
徒弟对师傅说的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很庆幸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能遇到一位这样亦师亦友的好师傅,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都能为我指引方向,让我少走弯路。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对你好,并不是每个师傅都能放下身段与你成为朋友,所以,我很感激我师傅,更珍惜我们之间这段难得的情谊。在此,我想对师傅说一声:师傅,您辛苦了,谢谢您!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报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