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党建 > 党员风采
党员风采

姜小明

发布时间:2016-06-07 浏览次数:2,753 次

姜小明,男,45岁,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九工程处经理助理兼项目经理。姜小明同志二十二年如一日扎根路桥建设一线,累计参建阜石路道路工程、玉树灾后援建等30余项工程,参建工程多次获得北京市长城杯金质奖、银质奖等奖项,本人曾荣获玉树援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

一、首善标准铸造精品工程

2015年,姜小明主动请缨远赴2000公里外的贵阳,担任贵阳市重点工程1.5环黔春大道工程第四标段项目经理。由于1.5环工程是项目部首次接触大跨度隧道和超高桥梁工程,各类大型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为此,他带领项目技术人员积极学习,到相邻标段观摩,晚上回到项目部再仔细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各大型专项施工方案均一次性通过专家组论证,并得到专家组好评,为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质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姜小明始终把抓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他坚持每项施工工序都要文字交底,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作业人员按标准要求操作;他坚持重点部位重点监控,对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部位设专人把关,并做好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坚持以优等标准规范验收,确保工程一次过关;他坚持质量安全人人把关原则,量化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指标,形成施工人员对自已的作业面负责,施工队伍要对作业区域负责,项目人员对工程整体安全质量负责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种种措施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质量。

一年来,姜小明始终坚持以首善标准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通过采取多项管理举措,促进了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充分展现了首都建设者风采,获得贵阳政府、百姓一致好评,并带领项目部荣获了市政路桥集团公司“三好项目”荣誉,本人荣获养护集团“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

二、迎难而上聚力技术攻关

1.5环工程建设的难点在于需要建造一条长度为610米,开挖宽度达21米的四车道大跨度隧道工程,这种规模的隧道在贵阳史无前例,在全亚洲也名列前茅。众所周知,贵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隧道围岩极易破碎,施工难度极大,这对于第一次承建隧道工程的姜小明而言,压力巨大。他组织项目人员积极攻关,采用爆破方式推进隧道建设,遵循“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闭合、勤量测、衬砌紧跟”的原则,根据岩石情况反复推敲推进速度,目前,这条总长600米的隧道,已经完成70%。

桥墩施工是工程建设又一难点,在贵阳建桥要与最高的地势找齐,最高的一座桥墩要建造68米。由于受现场两侧高挡墙位置限制,盖梁设计为悬臂形式,悬挑长度8.5米,悬臂距地面近55米,排架等支撑方式无法满足施工安全要求,姜小明带领团队积极研发,将长悬臂盖梁施工作为研究课题,形成了墩柱预埋托架结合大三角吊架的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为今后的施工提供了数据、经验方面的支持。西出口高架桥位于三桥南路转弯塘繁华地段,桥梁又与现况道路、匝道立体交叉,施工条件极其复杂。姜小明把桥梁桩基施工分为旋挖钻机成孔、爆破开挖成孔及人工水磨钻成孔三种形式,最终保质保量的完成102棵桩基施工,为工程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三、率先垂范构建和谐团队

在工作中,姜小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廉洁奉公,身先士卒,以“拼命三郎”的干劲儿赢得了项目部员工的一致好评,成为了大家的榜样。一年多来,从项目进场到现在的工程有序进行;从桥区第一棵桩基开始钻孔,再到一座座高高耸立的墩柱完成;从隧道第一榀工字钢的架立,再到现在隧道开挖的稳步向前,都能看到姜小明熟悉的身影,他一心扑在项目上,白天深入施工现场,回到项目上再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调整施工方案,有时半夜还在协调施工,工作到深夜已经成为常态,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下来还不到5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却让他的身体吃不消,姜小明患有冠心病,去年11月底工程进入关键时期,他的冠心病却犯了,需要立马去医院观察治疗,可姜小明却谁也没有告诉,继续选择留在项目上,项目里的人发现他偷偷吃药才知道实情,都劝他住院仔细检查检查,可他却放心不下,靠着吃药坚持到12月底,直到工程度过关键时期,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才去检查。

在外埠施工,项目经理即是工程的带头人又是员工的大家长。姜小明十分重视团队建设,注重增强队伍凝聚力,项目部成立之初他就组织建立了党、工会、团小组,在工程建设之余组织开展了小型运动会、健步走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项目部里大多都是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贵阳,施工条件又比较艰苦,有时候难免有些想家。为此,姜小明在项目上建起了职工之家,为大家创造了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建起了活动室、读书室,购买了健身器、跑步机等各类运动器材,丰富大家生活。今年春节,隧道施工正是紧张时刻,姜小明提前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位,让大家都回家过了一个团圆年,他自己依旧选择留在项目上坚守。

姜小明将自己与工程紧紧的绑在一起,立志在贵阳建设精品工程,造福当地百姓,以实际行动展现首都建设者良好的风貌!

姜小明,男,45岁,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九工程处经理助理兼项目经理。姜小明同志二十二年如一日扎根路桥建设一线,累计参建阜石路道路工程、玉树灾后援建等30余项工程,参建工程多次获得北京市长城杯金质奖、银质奖等奖项,本人曾荣获玉树援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

一、首善标准铸造精品工程

2015年,姜小明主动请缨远赴2000公里外的贵阳,担任贵阳市重点工程1.5环黔春大道工程第四标段项目经理。由于1.5环工程是项目部首次接触大跨度隧道和超高桥梁工程,各类大型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为此,他带领项目技术人员积极学习,到相邻标段观摩,晚上回到项目部再仔细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各大型专项施工方案均一次性通过专家组论证,并得到专家组好评,为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质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姜小明始终把抓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他坚持每项施工工序都要文字交底,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作业人员按标准要求操作;他坚持重点部位重点监控,对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部位设专人把关,并做好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坚持以优等标准规范验收,确保工程一次过关;他坚持质量安全人人把关原则,量化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指标,形成施工人员对自已的作业面负责,施工队伍要对作业区域负责,项目人员对工程整体安全质量负责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种种措施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质量。

一年来,姜小明始终坚持以首善标准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通过采取多项管理举措,促进了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充分展现了首都建设者风采,获得贵阳政府、百姓一致好评,并带领项目部荣获了市政路桥集团公司“三好项目”荣誉,本人荣获养护集团“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

二、迎难而上聚力技术攻关

1.5环工程建设的难点在于需要建造一条长度为610米,开挖宽度达21米的四车道大跨度隧道工程,这种规模的隧道在贵阳史无前例,在全亚洲也名列前茅。众所周知,贵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隧道围岩极易破碎,施工难度极大,这对于第一次承建隧道工程的姜小明而言,压力巨大。他组织项目人员积极攻关,采用爆破方式推进隧道建设,遵循“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闭合、勤量测、衬砌紧跟”的原则,根据岩石情况反复推敲推进速度,目前,这条总长600米的隧道,已经完成70%。

桥墩施工是工程建设又一难点,在贵阳建桥要与最高的地势找齐,最高的一座桥墩要建造68米。由于受现场两侧高挡墙位置限制,盖梁设计为悬臂形式,悬挑长度8.5米,悬臂距地面近55米,排架等支撑方式无法满足施工安全要求,姜小明带领团队积极研发,将长悬臂盖梁施工作为研究课题,形成了墩柱预埋托架结合大三角吊架的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为今后的施工提供了数据、经验方面的支持。西出口高架桥位于三桥南路转弯塘繁华地段,桥梁又与现况道路、匝道立体交叉,施工条件极其复杂。姜小明把桥梁桩基施工分为旋挖钻机成孔、爆破开挖成孔及人工水磨钻成孔三种形式,最终保质保量的完成102棵桩基施工,为工程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三、率先垂范构建和谐团队

在工作中,姜小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廉洁奉公,身先士卒,以“拼命三郎”的干劲儿赢得了项目部员工的一致好评,成为了大家的榜样。一年多来,从项目进场到现在的工程有序进行;从桥区第一棵桩基开始钻孔,再到一座座高高耸立的墩柱完成;从隧道第一榀工字钢的架立,再到现在隧道开挖的稳步向前,都能看到姜小明熟悉的身影,他一心扑在项目上,白天深入施工现场,回到项目上再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调整施工方案,有时半夜还在协调施工,工作到深夜已经成为常态,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下来还不到5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却让他的身体吃不消,姜小明患有冠心病,去年11月底工程进入关键时期,他的冠心病却犯了,需要立马去医院观察治疗,可姜小明却谁也没有告诉,继续选择留在项目上,项目里的人发现他偷偷吃药才知道实情,都劝他住院仔细检查检查,可他却放心不下,靠着吃药坚持到12月底,直到工程度过关键时期,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才去检查。

在外埠施工,项目经理即是工程的带头人又是员工的大家长。姜小明十分重视团队建设,注重增强队伍凝聚力,项目部成立之初他就组织建立了党、工会、团小组,在工程建设之余组织开展了小型运动会、健步走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项目部里大多都是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贵阳,施工条件又比较艰苦,有时候难免有些想家。为此,姜小明在项目上建起了职工之家,为大家创造了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建起了活动室、读书室,购买了健身器、跑步机等各类运动器材,丰富大家生活。今年春节,隧道施工正是紧张时刻,姜小明提前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位,让大家都回家过了一个团圆年,他自己依旧选择留在项目上坚守。

姜小明将自己与工程紧紧的绑在一起,立志在贵阳建设精品工程,造福当地百姓,以实际行动展现首都建设者良好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