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首都建设报》2版 本报讯(记者 夏晖 杜兰)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郭公庄水厂9月26日至9月30日进行了联合调试、试水运行,目前已经具备了通水条件,静候“南水”水源的到来。“南水”进京后,郭公庄水厂处理原水量将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日供水能力最终将达到50万立方米,可供500万居民一天
-
10月10日 《劳动午报》头版 又是第一,为自己点赞 “又是第一,为自己点赞!”昨天,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二期09标,在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的指导下,经过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四处近5个月的艰苦奋战,水库路站至昌平新区站区间双线盾构隧道贯通,这是昌平线二期首个双线贯通的盾构隧道。昌平线二期有望于明年底贯
-
9月29日《首都建设报》第三版 本报讯(记者 杜兰)在地铁昌平线二期水库站的站台层施工现场,一块电子显示屏醒目的显示着工程的进度:“右线总环数1204环,已完成856环”。“剩下的300多环,按照我们目前的进度,10月5号左右就可以实现右线的贯通。”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四处昌平线二期09标项目经理杨祥亮介
-
9月29日《北京日报》第六版 本报讯 (记者 刘宇鑫)昨日下午3时,位于郭公庄水厂东侧的炭吸附车间内灯火通明,在这个占地面积接近一个标准足球场的三层车间内,12个深达5米的长方形大池子底部,都被铺上了一层细砂,清澈的池水缓缓流过。 “这么干净的水,养鱼肯定没问题吧?”“水厂里有专门养鱼的地方,可是不
-
本报讯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未来科技城是国家为引进高精尖人才、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而兴建的科技园区。日前,未来科技城再生水厂一次性试运行成功,标志着北京首座“花园式”再生水厂投入使用。 施工方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四公司项目经理刘拥军介绍,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不同,这座现代化再生水厂将进行污水处理的23个
-
9月11日 北京日报 3版 昨天,在昌平未来科技城再生水厂,一位工作人员在检查污水处理池的工作情况。当天,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试后,未来科技城再生水厂投入运营,同时也标志着本市第一座“花园式”再生水厂诞生。 记者 饶强摄 京承高速北七家出口西南侧约1公里的位置,一条由钢管包围的地下“暗
-
一期日处理污水8万立方米 可为周围居民提供全部生活用水 9月11日 劳动午报 图为清水池做成的园区喷泉,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 本报记者 于佳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 边磊)昨天,历时两个多月的调试运行,未来科技城再生水厂一次性试运行成功,标志着北京第一座“花园式”再生水厂正式投用。 位
-
本文原载于 8月15日 中国建设报 8版 建设人才 “上学的时候,就喜欢测量。扛着测量仪器到处跑,给施工打前站,感觉特好玩儿,也挺带劲儿。”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职工高大春平日里话虽不多,但聊起与工程测量有关的事儿来,总是滔滔不绝。正是凭着这股对测量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他19岁出校门便追随师父入行工程测量,身
-
张革军是北京市政集团四公司南水北调东干渠工程项目经理。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张革军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和管理技巧,不断提升工程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多次带领项目部在工程质量创优、工期履约、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成本节约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沉降控制破纪录 张革军担任南水北调东干渠10标项目经理以
-
■本报记者 边磊 通讯员 任江博/文 边磊/摄 ■多年勤奋钻研 在全市测量大赛中摘金 ■野外测量作业 身上挂彩成了家常便饭 ■工作细致认真 反复测量保证数据精准 ■市政府特殊津贴技师、市政集团职工—— “上学的时候,就喜欢测量。扛着测量仪器到处跑,给施工打前站,感觉特好玩儿,也挺带劲儿
-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郭公庄水厂劳动竞赛侧记 6月30日 劳动午报 5版
-
首都建设报 6月20日 2版
-
首都建设报 5月23日 第六版
-
首都建设报 5月23日 第六版
-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北京市政集团地铁14号线19标项目部 5月21日 6版 “聚焦先锋”
-
劳动午报 5月13日 8版 人物专版
-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北京市政集团地铁14号线19标项目部 中国建设报 5月12日 头版
-
首都建设报 5月12日 3版
-
首都建设报 5月9日 6版
-
中国建设报 5月5日 二版